聖經粵音字解

《聖經粵音字解》自2005年9月推出,多年來一直廣受讀者歡迎,亦得到多位聖經學者和教會牧者在他們的網站推介。感謝神使用本網站,願一切榮耀歸予至高神!

和合本聖經的翻譯工作始於1891年,1919年新舊約全書終告完成,歷時27年,成為現今華人基督徒最常用的中文聖經譯本。和合本成書至今已有一個世紀之久,所以當中的文字包含了一些古代的字詞,現代人常感到陌生,更對其粵語讀音及字義不大了解,亦有部份古字在一般現代的中文字典未能找到,對讀經造成障礙。

另一方面,粵語有2000多年歷史,經歷不同朝代,語音不斷演變,所以現今的粵音字典常見一字多音的情況,引致在學術上對何謂「粵語正音」產生激烈爭論。

本網站從和合本聖經收集了一些難字,並註明其讀音及字義。本網站旨不在推廣粵語正音,亦無意糾正一般人的粵語發音。只希望當聖經讀者碰到有口難言的生字時,可藉本網站達致讀者有其音而已。所以本網站集百家之大成,將多部權威字典對同一個字的不同注音,盡都收錄,以供讀者參考。

如發現聖經中更多難字,本頁未有記錄,或有錯漏,歡迎賜教,謝謝。


《和合本》有別字?

為甚麼聖經會有別字?其實問題不在中文譯本本身,而是聖經數碼化的過程中,即製作電子聖經或網上聖經的過程中,因中文電腦的發展帶來的問題。

本來電腦只能記錄數字,所以在電腦中,任何語言的文字都是用數字來代表。為要讓電腦之間能互通訊息,必須有一套共用的編碼系統,每個字都以預先協定的數字來代表。如「美國標準資訊交換碼」是一套全球通用的英文編碼系統,以65代表大寫A,66代表大寫B,等等。而最早期被廣泛應用的中文編碼,要算是1983年發表的「大五碼」。「大五碼」是台灣官方機構與多家廠商共同制定的繁體字編碼系統,共收錄了13,000多個漢字,如42048代表「一」字,42090代表「大」字,等等。

而和合本聖經的數碼化工作,同在上世紀80年代展開。即是將聖經中的文字逐一輸入電腦,轉化為數字,所採用的就是當時最為流行的「大五碼」。以「大五碼」為和合本編碼,存在兩個主要問題:

1. 漢字中有不少二字相通的情況,而「大五碼」通常只會收錄其中之一。例如,「窰」和「窯」相通,但「大五碼」只收錄「窯」,所以和合本中的「窰」字(太27:7),只好以「窯」代表。這並非別字,因兩字實在相通。只不過「窯」字日常較少用,一般讀者或會感到陌生。

2. 和合本中的部分文字,並沒有收錄在「大五碼」。例如,「麅」(申 14:5)、「噝」(賽 5:26)、等等。這些字並不能在「大五碼」中找到與其相通的字來表達,唯有用字義相近的字來取代。這樣,數碼化的過程就令和合本出現別字了。而代用字並沒有一致的標準,所以各網站或應用程式的開發者會用不同的代用字。例如,「麅」,或會以「麃」、「獐」或「麍」等,字義相近的字來代替。

這些在80年代用「大五碼」開發的數碼化和合本,一直在科技界和互聯網廣泛流傳,至今仍有一些網站和應用程式沿用以「大五碼」編碼的和合本原始數據,所以保留了這些別字。

到90年代,國際組織「統一碼聯盟」開始制定「統一碼」,目的是要制定一套支援全球大部分語言的編碼系統,而且改善收錄字數不足的限制。現今「統一碼」已被廣泛應用,微軟視窗、一般智能手機及大部分網站都支援「統一碼」。隨後亦出現以「統一碼」編碼的和合本,解決了大部分別字的問題。但即使採用了「統一碼」,數碼化和合本仍然存有少量別字,原因有二:

1. 和合本有部分字被收錄於「統一碼」中的「中日韓延伸字集」,此字集主要包含一些古字或不常用字,一些數碼裝置在設計上為要節省記憶體而放棄支援這延伸字集。現時一般桌面電腦或手提電腦,使用視窗Vista或以上,或Mac OS,都支援這延伸字集;但絶大部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則未能支援。可是,現今用手提數碼產品閱讀聖經的人比用桌面電腦還多,所以數碼聖經的開發者為要提高兼容性而仍要採用別字,避免因產品不支援延伸字集而在畫面上出現缺字。

2. 和合本中還有一個「終極」別字,就是「足奉」(「足」字旁作個「奉」字)(利 11:21),即使「統一碼」也沒有收錄此字。除非數碼聖經的開發者採用較繁複的方法,自製圖像來顯示,否則只好用別字代替。常用的別字有字義相近的「蹦」。

這樣看來,數碼和合本中的別字實在難以避免,但讀者們卻不用過於擔心,因為別字的數目不多。和合本全文由3100多個中文字組成,「大五碼」沒有收錄的只有25個,收錄於「統一碼」的「中日韓延伸字集」的只有6個,「統一碼」沒有收錄的只有1個。至此,讀者可能認為所謂和合本中的「別字」,只不過是一樁微不足道的事情,為何以千字文來解說?筆者之我見:和合本在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,希望將這歷史完整保留下來,不要因為數碼化而有所遺漏。

本文發表於2016年11月26日。